Blog

Home学术文章4 种重要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4 种功能性低聚糖的化学组

4 种重要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抗龋齿

口腔中的有害微生物(主要是变异链球菌 (S. m u tans) ) 能分泌葡萄糖转移酶, 将口腔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葡聚糖, 该糖附着于牙齿表面形成牙垢, 进而会导致龋齿。功能性低聚糖难以被唾液中的消化酶分解, 不能被变异链球菌发育所利用, 且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糖转移酶的作用, 从而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降血脂、降胆固醇

功能性低聚糖普遍具有难消化、甜度低及热量低的特性, 所以不易转化为脂肪和胆固醇。研究较早和较深入的是低聚果糖, 早在1995 年, 国外学者就发现低聚果糖有降血脂和胆固醇的功效。有研究资料表明, 对于血脂水平正常的个体而言, 低聚果糖的功能主要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 其主要机理是通过降低肝脏中脂肪酸合成而实现的; 对于高血脂症的个体而言, 低聚果糖的主要效应是降低胆固醇含量。关于其机理, 屠友金等认为与低聚果糖发酵产物丙酸对肝脏胆固醇合成的抑制有关。

增殖双歧杆菌、优化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易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如在保存和服用方面会受到空气、胃酸、胆汁及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 无法达到其应有的疗效。功能性低聚糖因其具有 较高的稳定性, 而难以被人和动物消化道的酶系分解。因此, 功能性低聚糖可以直达大肠, 被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利用, 促进这些有益菌增殖, 而不能被有害菌所利用。这种选择性增殖作用不仅使得肠道菌群得到优化, 而且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项明洁等通过对30~ 35 岁和 50 岁以上2 个年龄段的健康人群, 服用功能性低聚糖的观察试验发现, 30~ 35 岁人群服用功能性低聚糖后, 肠杆菌和类杆菌等有毒菌群显著减少; 50 岁以上的人群服用功能性低聚糖后, 肠道内原本稀少的双歧杆菌显著增多。刘祥等和罗予等的研究表明, 大豆低聚糖和低聚果糖也具有增殖双歧杆菌及优化肠道菌群的作用。

作者: 单黎然, 龚月桦, 贾建光, 罗瑛婕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7期

发表日期:2006年7月

查看原文:4 种重要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进展